公元前1046年,周武王姬发率军灭商,建立周朝。他并没有把都城迁往朝歌,而是迅速返回镐京。在那里,他要举行一场隆重的册封仪式,象征自己受命于天高开网,正式分封天下诸侯。
仪式在岐山进行,当时百姓万人空巷,蜂拥而至。诸侯和大臣们沐浴更衣,焚香祭天,按礼绕台三圈。笙簧乐声悠扬,香气弥漫。台上,五十岁的周武王居中而坐,左边是持大钺的周公旦,右边是持小钺的召公奭。钺在当时并非用来作战,而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。
台下,八十二岁的姜子牙(太公望)神采奕奕,白发如银却面色红润,精神矍铄。他手执杏黄旗与神鞭,先带领诸侯拜见天子,然后宣布各国的分封爵位。按照周朝制度,天子地位最高,掌控千里之地。其下分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等爵位,分别拥有百里至五十里的领地。
展开剩余66%在齐鲁丘陵以东,周王朝分封齐、纪、州、阳等国,用来削弱和分化东夷势力。大多数异姓诸侯本就占有土地,只需授予爵位即可。但太公望当时并无封地,如何分封成了难题。最终,他被封为齐侯,建都临淄,控制小清河与淄水流域。这片土地原本属于莱国,因而齐与周边诸侯之间矛盾丛生。后来,齐国与纪国更是爆发了长达两百多年的战争。
周武王利用齐国制衡东夷,太公望虽不满,但仍在辅佐周成王时期为齐国打下坚实根基。周成王赐予齐国更广的势力范围:“东至大海,西至黄河,南到穆陵,北到无棣”,让齐国逐渐成为东方强国。
古代传说中,姜子牙还肩负着“封神”的重任。他为365位正神册位,甚至连纣王、比干、黄飞虎等人都各有神职,但他本人却未封神,留下千古之谜。
齐国西临济水,对岸是长狄部族。他们高大勇猛,屡次侵扰周边,直到春秋初期才被晋、齐、鲁、宋等国联合消灭。齐国以东是纪国,地处弥水和白狼水流域;再往东是州国,位于潍水与胶水流域,被封为公爵,成为周朝“东方方伯”。州国后虽被纪国吞并,但其存在一度帮助周朝分化东夷。
此外,莱国、阳国、莒国、鲜牟国、鄅国等也分布在齐鲁丘陵与山东半岛一带。随着历史演变,莒国不断吞并邻国,齐国也逐渐壮大,到春秋战国时期,齐鲁大地最终再次被姜姓齐国统一。
从宏观来看,西周通过分封制试图以姬姓、姜姓以及其他诸侯国形成制衡,削弱东夷旧有势力。然而,数百年之后,局势依旧回到姜姓重新主导的格局。这也说明,在历史的长河中,分封制度虽然能维持一时的平衡,却难以彻底改变地域与族群间深层次的力量对比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